|
您的位置:首页  图片新闻

图片新闻

图片新闻

校党委书记钱天国为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9-15 浏览次数:10

9月15日,校党委书记钱天国以《传薪承志 笃学力行 做拥抱新时代的创造者》为题,为2025级全体新生讲授“开学第一课”。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、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、辅导员代表参加听课。校党委副书记唐远彤主持。

从三大水利工程感悟时代变迁

“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,流淌在一条条江河里、一座座大坝上!中华民族的发展史,本身就是一部治水史。”钱天国通过三大标志性水利工程的故事,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。从新中国第一座“自己设计、自制设备、自行施工”的新安江水电站,到筹备近半个世纪、守护亿万人民的三峡水利枢纽,再到承载着“绿色能源”梦想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工,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。

钱天国指出,这三大工程跨越三个时代,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回应国家的战略需求,解答时代的核心命题。它们不仅彰显了国家的发展进步,更蕴藏着水利人敢闯敢拼、勇担使命的精神密码。

听着这些故事,同学们眼中满是向往。港航25-3汤心聆说,“原来我们的专业,是这宏伟蓝图的第一笔。今日所学将是绘就青水绿岸、守护万家灯火的力量。我们将把知识学扎实,用真本领为水利事业添砖加瓦。”

从五阶段校史感悟水院发展

“我们学校因水而生、以水为名、因水而兴。”钱天国带着新生们翻开水院的时光相册,细数72年的发展历程。学校经历了初创时的热忱、动荡时的艰辛、重建时的坚韧、稳步发展期的奋进,直到如今加快发展的崭新阶段。2022年南浔校区的建成启用,更给学校的发展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

钱天国表示,72年来,学校坚守“水利报国”初心使命,坚持“以水育人、以文化人”,深入贯彻“贺信精神”,持续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有特色发展,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当前,全校上下正在聚力攻坚,坚决打赢“申硕”这场硬仗,为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。他希望新的“水分子”们传承“水利报国”情怀,赓续以校训和学校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,用实际行动展现水院人的新风采。

听到这里,同学们挺直腰板,深受鼓舞。新能源专业学生李银凯表示,他将与所有水院人一样,把这份使命铭记心间,让青春在服务水利电力事业中绽放。

从校友故事感悟青春何为

“在咱们水院,从不缺闪闪发光的榜样!”钱天国分享起校友们的“硬核青春”,瞬间拉近了与新生的距离。

全国劳模奕永庆、安吉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谷红卫等“老一辈”校友,身体力行诠释“择一业终一生”的坚守,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萨木尕·海拉提、“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”雷建鸿、参与九三阅兵的韩迎港等“中生代”校友,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成为践行“自强、务实、尚德、求真”精神的楷模。而近年来学校的“新生代”学子,也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、科研创新、体育竞技等领域勇于拼搏,屡获佳绩。

同学们听后摩拳擦掌,决心以校友为榜样,在各自专业领域勤奋钻研。人工智能专业黄少桦感慨道,“前辈们奋斗的事迹,让我深刻领悟到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。我将深耕学科竞赛,扎实学好AI 技术,助力创新浙江建设。”

在AI时代做一个会创造的人

“AI时代,‘知道’不再是门槛,‘记住’不再是本领,‘重复’不再是优势,我们要从‘会读书的人’成长为‘会创造的人’。”

为此,钱天国为同学们送上“培养四种能力”的建议: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,保持好奇心,不断质疑、分析并重构信息,搭建完整的思维框架,从而发现和提出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。培养跨学科研究的能力,保持开放心态,在交叉融合中研究分析问题,在参与团队协作和社会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。培养持续改进的能力,保持专注力与长远眼光,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。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,坚守理想、信念和良知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通过创造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,自觉服务国家战略、社会进步以及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
最后,钱天国寄语新同学,习惯思考“为何如此”,善于追问“何以可能”,孜孜以求“如何做到”,牢牢把握价值追求,努力成为一个“会创造的人”,为建设“创新浙江”“创新中国”贡献青春力量。